樹木成林是自然的道理,石頭成林也不稀奇,而山峰也能成林,這就不多見了。在貴州興義,真就有一個以山峰為林的好去處,名叫“萬峰林”。
萬峰林以“萬”字打頭,意指這里山峰很多,多得成了森林。乍一聽,好似有些浮夸,真到了現場,才知名副其實。在這里,滿目粽子狀的山峰鋪展大地,綿延數百公里,如群龍起舞,氣勢磅礴,就是從飛機上看去,也一眼望不到邊。
萬峰林實在太大了,看不過來,如今開發成景區供人游玩的區域,只是離興義市區不遠、最精華的一小部分,分為東峰林區和西峰林區。布依族先民聚居了上千年的上納灰、中納灰、下納灰與萬福村等古村落,就分布在兩區之間狹長平整的土地上。
為了方便游客參觀,景區在東峰林五指峰的半山腰修建了一條旅游觀景公路。早春二月,正是油菜花開時節。我漫步在游道上,或閑庭信步,或進亭小憩。望遠方,西峰林群峰浩蕩,一個個錐狀山峰層疊鋪展,無邊無際,蕩氣回腸;瞰山下,阡陌縱橫,織錦田園與布依村寨交織,共同描繪出一幅旖旎多姿的精彩畫卷,既有潑墨的俊逸奔放,又有留白的回味悠長,美不勝收。
我入住的地方是上納灰村。“納灰”是布依語,是“美麗田園”的意思。走進村莊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3棵枝繁葉茂的古榕樹,據考已有近千年樹齡,村民稱其為“神樹”。一條小溪從村中靜靜流過,碧波蕩漾。清早起來,水面升騰起淡淡水霧,恍若仙境。一座高高的石拱橋跨溪而過,這橋滄桑斑駁,有些歷史了,從介紹看建于明代。村中彎彎曲曲的街道兩邊,帶有布依族元素的小樓擠擠挨挨。村民將自家的土特產搬出來,擺放在廣場的售貨亭或榕樹濃蔭下,特色水果、臘肉、手工藝品、藥材,應有盡有。
田疇間的彩色游道上,不時有滿載客人的觀光車駛來,灑下一片笑語歡歌后,又慢慢消失在金色的油菜花海中。觀光車從北邊的游客中心出發,先爬上東峰林半山的旅游公路,到南邊的“福字田”后,回頭駛入西峰林間,再駛進這美麗的田園,最后又回到游客中心,全程閉環運行。
陽光正好,我和家人租了一輛多人自行車,沐浴著溫柔的春風,騎行穿梭在這彎彎曲曲的田間游道上。菜花清香,步換景移,和蜜蜂一道逍遙著,一路打卡,優哉游哉。從將軍峰到萬佛寺,途中經過眾星捧月、八卦田、地眼、落水天坑、福字田等景點。將軍峰,一座屹立在景區大門不遠處的巨石孤峰,酷似一位威嚴的將軍,帶領著千軍萬馬,日夜守護著這片美麗田園。八卦田是大自然的神奇饋贈。偌大的田野上,一片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漏,一圈圈從高處往低處弧形封閉展布,中間深不見底,層疊迷離,似仙人揮動巨手,在田野間繪出一幅神奇的八卦圖案。萬佛寺建于明嘉靖年間,依山勢深嵌在一個高達82米的巨大溶洞中,與山峰融為一體,形成一處天然的洞穴寺院。寺內洞壁上,佛像成千上萬,寓意“萬佛朝宗”。
“天下山峰何其多,唯有此處峰成林。”當年,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經過萬峰林,對其贊嘆不已。如今,令人贊嘆的不僅有萬峰林,還有萬峰林下的錦繡田園和民族風情。